中国汉族三月三上巳节风俗的演变

寒食节在节气“清明”的前一二天,上巳节在清明前后。这三个节日的日期相近,其习俗也相互融合。起初,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上巳节祓禊、求子;清明节墓祭。后来,寒食节也祭扫,就把上巳节的招魂续魄合并到寒食节的祭扫中。而三个节日也逐渐增加了踏青、荡秋千、蹴鞠、牵勾(拔河)、斗鸡等风俗。到了唐代,清明节、寒食节合二为一。于是,寒食、上巳、清明这三个功能截然不同的节日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节日。

一、先秦时期

西周时期,在◥规定的时间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每逢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元巳日),官民都要到水边举行“祓除”、“衅浴”的宗教仪式。祓除是一种除灾辟邪的祭祀;衅浴是用芳香的草药涂身(或熏身),并用它和汤沐浴洁身。后世称为“祓禊”或“修禊”。而香草中,人们偏爱于↑兰草。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就描写了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活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游春,人们手拿兰草蘸水撒在头上、身上,以祓∩除不祥。青年男女则趁此机会表达爱慕之情,并在离别时互赠勺药(亦名‘江蓠’、‘草勺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以结良约。

相关记载:

  •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衅浴的仪式,为人们除灾辟邪。 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到)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 贾公彦疏:“一月有三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
  •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 《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 《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六章◣:“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二、汉代

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人们除了求子外,还用祭祀、斋戒、沐浴等方法来消除邪祟,在郊外踏青,在河边野餐、娱乐。上巳节不仅是宗教节日,也变成了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相关记载:

  • 《史记·外戚世家》:“武帝禊(一本为‘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
  • 《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
  • 《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
  • 西汉著名学者刘歆【xīn】在《西京杂记》中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三、魏晋时代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也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主持的那次“兰亭修禊”。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海西ξ公也在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

三月三上巳节曲水流觞图片

魏晋时代,由三月▲三上巳节的临水宴饮(也称‘曲水宴’)活动派生出“曲水流觞”。

与“曲水流觞”类似,上巳节这天还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

相关记载:

  • 西晋文学家张协《洛禊赋》:“夫何ζ 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漱清源以涤秽兮,揽绿藻之纤柯;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中河。”
  •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々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的《续汉书· 礼仪志》中说:“ 三月上巳,官民皆澳于东流水之上,自洗跃,被除宿垢,为太洁。”
  • 南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的汉族上巳节习俗:“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四、唐代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上巳节上升为官民同乐的盛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祓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有的在河边,有的←到野外温泉祓禊。唐代帝王重视三月三,文人学士被皇家赐宴曲江是极大的荣耀。

相关记载:

  • 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 沈佺期《三月梨园侍宴》:“九重驰道出,三巳禊堂开。”
  •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ζ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写得就是上巳节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众多,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的情景。
  • 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ω 会状》一文中记载:“今日伏奉圣恩赐臣等于曲江宴乐,并赐茶果者。伏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获侍宴于内庭,又赐欢于曲水。蹈舞朋地,欢呼动天。况妓乐选于内坊,茶果出于中库,荣降天上,宠惊人间。”
  •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五、宋代

宋诗、宋词里关于上巳的记载不但寥寥,且再不见“侍宴”、“应制”字样,可见上巳已︾从宫廷销声匿迹。 即使是喜欢打着“与民同乐”旗号的宋徽宗时代,也不见其在这一天“与民同乐”过。宋朝以后,过三月三上巳节的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比如踏春、修禊。

根∏据北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中的记载,北宋清明也有祓禊、踏青的风俗。或许因为当时的上巳节正好与清明同期,又或者两个节日的习俗合并在一起进行。

相关记载:

  • 南宋杨万㊣ 里《上巳诗》:“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梨花枝。秋千日暮人归尽▆, 只有春风弄彩旗。”主要描写春景,关于上巳节的活动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
  • 柳永《小镇西犯》中写道:“波际红帏飘渺,侭杯盘小。歌祓禊,声声皆楚调。”
  • 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闭深庭院。”

六、元代

承袭宋代风俗,元代对三月三也不怎么重视。元散曲〓中有一组四首的【中吕·喜春来】《四节》,分别写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其中写了端午的挂艾竞舟和菖蒲沐浴、七夕的№乞巧、重九的登高,关于三月三只泛泛地写了几句春景。

但元代几部杂剧里倒表现出当时文人追古慕古的情感,与宋代笔记一样。比如:表现唐代爱情故事的《墙头马上》、《曲江池》、《金钱记》三部【元杂剧,都以三月上巳节为背景,但在故事原本中没有,是后来添加进去的。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写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言下之意,平时养在深闺的美女都在上巳节这天出门了,可以↑尽情猎艳了。

七、明代

明代有一些关于春游踏青的记载,一说是上巳节,一说是清明节。比如,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携大臣们一道春游,史书上还留下一副对卐联:“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另外,据明《正德江宁县志》载:“携酒游山,城南雨花台最盛,谓之踏青,每日游人晚归如蚁”。

八、清代

自兰亭※修禊后,修禊之风日盛,其中影响巨大的修禊活动是在清康乾年间,由当时的名士在扬州◥瘦西湖畔主持的三次“红桥修禊”,参与者多达近万人,规模、影响达到极致,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它们分别是:

  •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后人亦称王渔洋),于康熙⊙元年(1662)春主持的修禊;
  • (风流才子)孔尚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三日主持的修禊;
  • (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亦称卢雅雨)效①仿王士禛、孔尚任红桥修禊旧事,数次主持修禊,其中ㄨ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三日主持的修禊最为有名。

原来,修禊的主要活动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后来,在文人雅士宴集时,卢见曾独创出“牙】牌二十四景”的文酒游戏,即将瘦西湖二十四景刻在象牙骨牌上,大家依次摸牌,以所得之景,当场吟诗作句,不能者则罚酒○一杯。这种游戏方式,很快就在全国流行起来,二十四景也随着文人们的诗↓句声名远扬。

另外,在孔尚任《三月三日泛〗舟红桥修禊》中还记载了当时人们祓禊、踏青、郊游的情景。(红桥:位于瘦西湖南端,乾隆元年改名虹桥,人称瘦西湖第一景。)

相关记载:

  • 孔尚任《三月三日泛舟红桥修禊》:“杨柳江城日未矄,兰亭禊事共诸君。酒家只傍桥红处,诗舫偏迎袖翠群。”他还在《红桥修禊序》中做¤了记录:“康熙戊辰春,扬州多雪雨,游人罕出。至三月⌒ 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予时赴诸君之招,往来逐队。看两陌之芳草桃柳,新鲜弄色,禽鱼蜂蝶,亦■有畅遂自得之意。乃知天气之晴雨,百物之舒郁系焉。”

九、民国至今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还保留着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ㄨ“(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即荠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如今,虽然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汉族人民仍然保留着一些上巳节的♂习俗,比如“荠菜(地米花)煮鸡蛋”、“妇女小孩头戴荠菜花”、“吃蒿子粑粑”等活动,用以求子,或消灾避邪,祈求吉祥平安。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汉族,只知三月三,不知上→巳节了。而且集体修禊的风俗少见,曲水流觞更是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三月三▂庙会的盛行。虽然关于庙会的来由众说纷纭,但多少与上巳节有些关联。

较有名的三月三庙会有:

  • 江都镇龙王庙会(江苏扬州)
  • 顺安庙会(安徽铜陵),是当地集市贸易的会期。
  • 蟠桃】宫庙会(北京),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老一辈人说,旧时三月三,北京人喜欢到蟠桃宫“拴娃娃”求子。
  • 彭祖庙会(徐州大彭镇),祀拜彭祖,他被尧封在今天的徐州一々带,始建大彭氏◎国。
  • 北帝庙会(深圳西乡),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37年),纪念◥北帝诞辰。
  • 军嶂山庙会(无锡),纪念真武帝诞辰。

总的来看,汉族三月三上巳节风俗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到后来的娱乐游戏,再到现在的庙会,其文化气氛渐渐淡♀去,而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想想最初这个节〗日的意图,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从而祈求健康、生子、平安和福祉降临。人们亲近大自然,娱乐放松自□己的身心。文人墨客更是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文化境界。之后,我们一路弃︻旧俗,也一路创新风,也在不知不觉地丢弃着宝贵的文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