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阳朔公园并登山观景

据资↙料上说,阳朔公园是一个融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公园。园内林木葱郁,风景宜人,有溪水、荷池、石山和溶洞。并可登山观景,赏秀峰奇石;俯瞰县城,看老城卐风貌;还可远眺漓江,一览山水风光。于是,来到阳朔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游逛了一番阳朔公园。

公园名称的由来

阳朔公园南门图片

公园南门及其西面的西郎山

阳朔公园位于老城区的西面,始建于1915年。当时园中建有@ 凉亭,筑有甬道,还种植了很多桂柳果木,开辟了池塘用以灌溉。东边建一门,取名“棠荫”,西边建一门,取名“稻香”。因公园东面有寿阳山(碧莲峰)而得名♀寿阳公园。(据民国阳朔知事、广东惠阳人余次彭的《寿≡阳公园记》)

原来的公园并不大,其用途不只供人休闲、赏景,还有号召当地民众发展种植业的意图。1934年第一∞次扩建后,以其位于阳朔县城而改名“阳朔公园”。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手书公园名牌,被刻写并挂在南门门额上。

公园入口

如今的阳朔公园占地面积340亩,在寸土寸金的阳朔县城,可谓面积不小。公园没有围墙,从南门至东门完全敞开着,进入公园很方便〇。有☉一条小路环绕在陈抟山(钟灵山)山脚,从西面向北走,经过春蕾苑后右拐,便是公园的西入口,而其南面的路走不通,在塘门桥旁被溪边一关闭的院门挡住了。

第一次进入公园Ψ,为了表现出对此一游的重视,便从南门门额▃下走过。一∴条宽阔的大道从南伸向北,旁边的广场和树荫下聚着三五成群的人,有下象棋的、打牌的、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多是当地居民,看来这里是他们休闲、健身的地方。

阳朔公园▓图片

正在公园凉亭里弹唱桂林彩调的居民们

有意思的是,只见男人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而女人们则坐在旁边观看,没有』参与的意思。

独秀山(顿笏山、竹蔸山)

园中也有中∩外游客,或看热闹,或散步,或走向西郎山,去登高观景。我们在广场边看了会儿∑ 热闹就朝前面的独秀山走去。

山脚有块摩崖石刻,“独秀山”三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吸引我走近看个究竟。只见上面刻写着:独秀『山亦名顿笏山,俗称竹蔸山,西辟来仙洞,南筑放鹤亭,东瞰漓水,北拱蟹山,不孤于世外,不附于崇峦,挺拔入云,浩气凌霄,真君子也。(但亭子实在东∮面,不知是前人失误,还是后人错刻?)

相对于扁平的笏(手板),我觉得它更像竹蔸,也像雕有草木的玉柱,而它的确还有一个“玉柱凌霄”的雅称。

根据石刻上的指引,先到西面寻找来仙洞。可惜洞口已被铁〓栅门封住了,除了门口石壁上的几个红色大字外,没什么可看的。但见其左侧有石阶,不知上面通向哪里,或许有特别的景致呢。

拾级而上,至一小小平台,旁边有摩◥崖石刻“云台啸卧”和“最高台”,难道这就是李杜所辟的云台,“登斯台也,任君驰目骋怀,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此台地势不高,且被树枝遮挡,不能驰目骋怀了,或许当年这里的视野还是很开阔的吧。

独秀山放鹤亭图片

独秀山↑东麓山腰处的放鹤亭内无人赏景

回到山脚,沿着石板路前往东【面山腰的放鹤亭。山脚石板湿滑,有的上面还长着青苔,看来这里不常有人走。登山石阶由粗石条铺就,阳光尚能透过树叶照到这里,也就」干燥些。

岩壁凹凸,奇形怪状,大小石穴嵌入其中,有较深者,被流浪者当作了住所。藤蔓攀附、垂挂在岩壁上,野草、灌木、小乔木扎根于岩缝中,长得还挺茂盛,令人感叹其顽强的生命力。也正因这些草木,遮挡了放鹤亭左右的视线,来此观景的人或许因此而减少,使这▆里显得格外幽静,成为暂避喧嚣的好地方。

放鹤亭于民国24年(1935年)始建时为砖柱小亭,1964年重建为木柱瓦面结构六角亭,1982年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单檐六角亭。几经改造,也未能引仙人乘鹤△来游,如今更是被冷落在这半山腰。关于“放鹤”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仙人流连美景,放走座驾仙鹤,在此小媳;一说有观景仙人从此乘鹤西去,而我觉得前者更贴切些。

来仙湖(潜蛟池)

离开独秀山,沿着中间的大路继续向北走,便看到螃蟹山山脚下有个大池塘,塘水浑浊,根根残荷挺立其中。想必待到盛夏,这里将是绿叶粉荷的别样景致。路边的大石头上刻着“潜蛟池”,据说这是它原来的名字,如今叫“来仙湖”。

独▲秀山和潜蛟池图片

站在陈抟山山坳处远观独秀山及其北麓山脚处的来仙湖(潜蛟池)

走在湖边的石板路上,感觉这边要比公园南面安静的多。每当有风吹过,一阵花香扑鼻,那是小叶女贞的味道。的确,每当闻到那甜甜的香气,便可在附近的草丛或树下找到它的身影。

双月溪(西溪、观云溪、光云溪)

离湖¤不远处的西面有一条水沟,那就是双月溪,因岸边用水泥修筑,所以误认作水沟了。这双月溪水道蜿蜒曲折,转弯处有些像月牙,但它得名“双月”与这并没有什么关系。

双月溪在公园外的蟠桃路中段分南、北两汊。北汊为主流,经西郎山西侧流经阳朔公园,在々榕树桥东侧与南汊(今名桂花溪)汇合。从源头至此,旧称西溪,亦称观云溪、光云溪。南北两汊汇合后,穿过双月桥,在飞瀑桥东侧汇入漓江,此段旧称东溪、双月溪。

阳朔公园内溪水上的桥不多,想到对岸走走,要走一段长路。或从来仙湖北岸附近的铁桥过,或从西面陈√抟山脚下的塘门桥过,想偷懒的就少赏点儿美景吧。

陈抟山(钟灵山)

陈抟山(钟灵山)图片

在双月溪边观赏陈抟山

溪边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以桂树居多,但此时并非赏花季节,映入眼中的多是绿色。除了小叶女贞的小白花,偶尔可见粉、白的〖羊蹄甲花。

走着走着,抬头一看,发现陈抟山旁的那个分立出来的岩石像极了一个大手掌,再看那山,顿时觉得犹如一个正在推掌打太极的老者。据资料上说,山中有碧莲洞,洞分八门,相互勾连,幽深曲畅,犹如迷宫。难道这就是陈抟心中的太极八卦?或象征着老子所说的玄妙之道?真是一个令人发起联想的奇妙之地。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慕名到此访游,在游记中有详尽记载∑ ,并称游此洞是人生之极遇。然而,4月6日我再游此山,专为探一探那奇洞,却发现洞口或被铁栅栏锁着,或被砖石堵着,不能进去参观了。据门口值班人员说,此景点被一老板承包,已经整修约一年了,开放时间不明。

西郎山(旧称屏风山、西人山、仙人山)

今天要登西郎山,就没在溪边〗多停留,而是找了条相对近的路走向西郎,来到石阶前。路口附近有一山洞,探头看了看,洞很浅,内有垃圾,没什么奇观。倒是洞口左侧石壁上有一隶书的摩崖石刻“致曲”,难道是在提醒登山的路不好走吗?当然,这可吓不退我们。

石阶虽陡,但并不险,而且从山★下目测,此山也就几十米高(相对高度64.40米)。很快,便来到山腰处的观景亭,亭额上有“会仙亭”三个字。据说民国24年(1935年)始建时为砖木结构六角亭,眼下这个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六角形二层楼亭。

亭子北侧栏杆旁有个奇形怪状的深灰色大岩石,头上刻着草书的“天池”二字。据说上面有个天然石盆,可聚水,且经久不涸。我踮起脚尖看了一下,果真有个小水坑。水很清澈,壁上长满青苔。不过,水里飘着好几个空饮料瓶子,预想的惊喜变成了失望。

西郎山西朗石图片

站在会仙亭一层北侧的“天池”旁看西郎石

就在石盆后、栏杆外的悬崖边有块高约10米的岩石,形似一男子面西拱手而立,那就是」西郎石,西郎山因此得名。传说昔时群仙常应这“西郎”之约,到此聚会赏◤景,故以“会仙”名亭。站在这个角度看陈抟山的那个“手掌”石则像另一个男子,两者相对拱手,是在赏景,还是论道呢?

据说东侧石上还有“醉霞”二字,我没找到,便急匆匆登▆上二层楼亭,站在这里远眺的视野要比一层更开阔。如玉笋般耸立的独秀山一下变矮了许多,夹在螃蟹山和天鹅山中间的北门厄(本为山字头下一个厄,也读作‘è’,字库无,不得已用此字代替)变得又窄又拥挤,神山路则不见了踪影。陈抟山侧有一小峰,叫小姑山,斜生低头,面对西郎,此景称“西郎拜姑”。

从亭子处前往山顶的路更陡些,难怪路ㄨ旁刻着“仰之弥高”。一步一阶慢慢攀登,当看到“上穷碧落”的摩崖石刻时,便意味着山顶将至,那郁郁葱葱的草木便落在了脚下。

顶部面积不大,也就三、四十平米,一半被卧云亭占去,但并不影响俯瞰县城,远眺漓江和东西南北的秀美石山。阳朔八景之东岭朝霞、西山晚照也可在此观赏。

民国24年(1935年),这里原有一个砖木结构的单檐小亭,取群英荟萃之意,名萃英亭。1965年♀用钢筋混凝土改建成眼下这个方形圆顶、重檐结构的亭子,寓天圆地方之意。据说每当薄雾缭◎绕时,此亭如卧云端,故名“卧云亭”。亭前石上刻的篆书“云根”二字,也与此景有关。

美景已收眼底,该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眼下就切身体会了一番。侧着身子,手扶栏杆,缓慢移步,腿脚还真有点︼发软。下到山脚,感觉比上山时花费的时间还要多。

西郎山横展如屏,旧称屏风山。资料上说,在其南麓有个洞室长29米的屏风洞,尚未开发。眼下的南麓山脚被华庭假日酒店和商铺包围,看不到洞口。至于西北麓上々的望溪台和西面石壁上的“西山晚照”则有待下次再探寻了。(羽翯 游览时间:2017年3月23日)

附注:

  • 石阶和山上的垃圾已经够多的了,别再扔了,别把美景淹没在垃圾里。
  • 陈抟山西侧也有登山石阶,可抵达山坳处,视野也不错,还是█眺望独秀、西郎山▃的好角度。
  • 站在西郎山可环视周围的石山,除了陈抟山和独秀山外,东南西北依次有碧莲峰、小马山、膏泽山、蟠桃山、屏障山、天马山、小画山、龙跃山、小姑山、玉姑山、螃蟹山、天鹅山。
  • 寻找园内的摩崖石刻也是乐事一件,有点儿像探宝▼,但溶洞内的和被林木遮挡的那些就看不到了,比如在陈抟山北麓南熏洞内石壁上的余次彭《寿阳公园记》,刻于西郎石下方石壁上的曹邺《西郎山》诗。
  • 公园内还有烈士碑、烈士墓、人民英雄纪念碑。
  • 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蔸[dōu],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
  • 李杜,四川人。明隆庆四年至六年(1570-1572年)任阳朔县知县。
  • 陈抟(871年—989年),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出生在潼南县的崇龛镇,曾游峨眉】山讲学,隐居武∏当山、华山。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