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宗教文化景观——藏式佛塔

进入香格里拉,或在路口,或在湖边、房前屋后和佛寺旁边,便能看到藏式佛塔的身影。它们多为白」色,少有彩色,大小不等,有方有圆。结构并不复杂的小小佛塔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也成为香格里拉一道别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

来到建塘镇(中甸)后,我们游览了新老城区的很多地方,也看到了不少佛塔,虽然都是砖石塔,颜色也以白色为主,但形状有所不同,上面的图案和花纹也各异。佛塔前的香炉或有或无,基座上也并非都有转经筒,佛龛的数量一或四个,有独塔,也有群塔,有的挂着经幡,有的则无,等等这些区别都令我感到好奇。然而,我并不想成为研究佛塔的专家,只想把它们当作景观建筑来欣赏,于是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有了些粗略的认识。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3

葛丹·松赞林寺景区里的纯白色的佛塔

关于佛塔的起源,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印度诸王死后,都要建造半圆形的坟墓,这就是佛塔的雏形或起源。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信徒们将遗体火化收取舍利,建造了埋有舍利的塔形坟墓,以资纪念。后来,古印度人开始修建塔形建筑,其形状和结构类似于如今的藏式佛塔。

据藏族史料记载,藏王拉妥托日年赞(公元255——375年)在位时第一次获得佛经和佛塔,这便是佛塔传入藏地的时间。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7

建塘镇市区至松赞林寺岔路口附近的四方形佛塔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崛起并不断向外扩张,在极盛时期,其势力沿金沙江和澜沧江河谷南下直达洱海地区,将迪庆全部纳入其治下,经营滇西北长达一百多年。这一时期,随着吐蕃的军事扩张,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强势进入迪庆地区,使当地文明在承袭本土传统的基础上完成了与吐蕃文明的一体化进程。藏式佛塔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迪庆广为建造。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5

建塘镇白塔寺正面山坡上的佛塔群,佛龛朝东,前面还有煨桑的香炉。

在香格里拉建塘镇游览期间,我们在独克宗古城、龙潭湖公园南端、葛丹·松赞林寺景区和一些岔路口看到了独立的佛♀塔,还在香巴拉时轮坛城背后的白塔寺所在的小山上看到了群塔,数量并不多,排列也不︼规则。佛塔结构总体不算复杂,而且多为小型塔。

据资料上说,在村头建的佛塔叫吉祥塔,在房前屋后修的佛塔叫驱灾塔,还有一种佛塔是喇嘛和活佛圆寂后,为下一世继续在该地生长而选择吉祥之地建的佛塔叫涅塔。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4

香格里拉建塘镇白塔寺后的佛塔,其佛龛朝西。

有种称为“八如来塔”的群塔,由八座塔排列成一字形,其每座塔都有各自的名称:叠莲塔、菩提塔、和平塔、殊胜塔、涅槃塔、神变塔、神降塔、吉祥多门塔八种,代表了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个不同的阶段或八种不同的精神意境。我隐约记得在从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路上看到过这种形式的佛塔,一晃而过,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建塘镇的藏式佛塔的塔身多为白色,有的为纯白,有的〓写着经文,有的绘有少量花纹和图案,而独克宗古城小城故事咖啡店旁有座五颜六色的佛塔,装饰得像件艺术〓品。另外,在白塔寺后墙附近有三座佛塔,其中间的一座居然是粉红色的,不知道蕴含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1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内的佛塔,其佛龛朝东。

虽然这些佛塔的外形有差异,但是均由塔基、塔身、宝瓶、塔颈、塔顶组成。塔基、塔身有四方形和圆形,阶梯式向上层层垒筑,逐渐收拢。塔宝瓶大都为圆形,东面或四面有神龛,有些配有“十相自在”图,塔内装藏佛像、佛经、贵重财物、五谷等。塔颈一般用十三块圆形泡石相串,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即十三天相轮,层层向上,依次收拢,然后在塔顶装饰上日月星。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2

独克宗古城香巴拉老街里的佛塔,四面均有佛龛。

藏民族认为:建造各种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因此,藏族地区成为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可惜的是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塔大都系1980年以后兴建的。

香格里拉佛塔图片6

龙潭湖公园南端湖边和山口道路边的佛塔

虽然这些佛塔的结构并不复杂,颜色也不鲜艳,小小的它们更谈不上雄伟壮观,相比那些多姿多彩或富丽堂皇的景观建筑,显得非常平凡。但不知为何,当我站在它们身旁时,内心很平静♀,似乎还有种莫名的魅力在吸引着我。这些佛塔承载着藏族人民对今世和来生的美好祈盼,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其中包括平安、健康、幸福等,这些又何尝不是众人的心愿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