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重庆博物馆(中国三峡博物馆)有感

重庆博物馆,又◆叫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渝中区,与对面的人民大会堂只隔着一个大广场。

生于西北,长于西北的我对重庆家乡的印象仅来自于父母的描述和有限的几次探亲。从小耳濡目染着重庆人的性格和风俗习惯,并继承了他们的乐观心态和坚韧的品质。然而,每当被问及自己的家乡,却不知从何说起,心里还有种莫名的难过。这次路过重庆,首先来到博物馆,认真参观了一番,深入了解一下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重庆三峡博物馆图片1

博物馆正门外

看着眼前的々图文资料和展品,思绪被带进了时光机器,象看幻灯片似的,从长江三峡到渝中半岛,从巫山人到巴渝人,从巴国到重庆,从战火纷飞看到和平年代······循着历史的轨迹,追溯文化的脉络,了解文明的进程、国家的兴衰、城市和人口的变化。消逝的时光一去不返,巴渝文化还在继续沉淀。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平坝仅占2%。嘉陵江(古称“渝水”)纵贯南北,长江连通∩东西。四季分明,多云雾,少霜雪,空气湿润,降水丰沛。

起伏不平的山地、蜿蜒曲折的江水、茂密的植被组成了一副壮美的山水画。这里是动物们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远古人类出现和进化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渔猎资源,有肥沃的土地,也潜藏着威胁。崇山峻岭、激流险滩、毒蛇猛兽挑战着此地居民的生存能力,也磨练着他们的意志,于是,不得不坚韧,不得不迎难而上。

巫山人与巴文化

三峡地区♂的“巫山人”是欧亚↑大陆迄今最早的远古人类,他们的进化过程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一样,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也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开启了文明的进程。虽然地处偏ㄨ远,又有重山阻隔,但他们与北边的草原文明和东边的平原文明很早就有了接触。

重庆三峡博物馆图片2

正在磨制石器↙的巫山人雕塑

“巫山人”与“巴人”有什么渊源呢?前者是考古资料上的名称,后者出于神话传说。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巴”的起源传⊙说可知,巴人是这一带氏族部落中最强大、最聪明的一个族群。于是,他们带领着其他部族,建立了巴国,并向㊣ 外扩张国土。最盛时期,“其东至鱼复(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街汉中,南极黔涪(渝、鄂、黔交界一带)”(《华阳国志·巴志》)。

巴文化是重庆地域文化的根,在长期挑战艰苦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山地文明。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经历了缓慢的过程,在主@ 动学习和被动改变中尚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融合是双向进行的,在频繁的接触中,巴人获得了加入华夏文明的“入场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自此,巴人的命运也与中国紧密相连。

山地农耕与渔猎是巴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从而锻炼出☉一副强健的体魄。在强敌的压迫下,他们变得尚武。在参加武王伐纣的朝歌会战中表现勇武,还以雄壮的歌舞震慑敌人的心魄。汉高祖定三秦,以巴人※之师为前锋。

重庆三峡博物馆图片3

三峡纤夫雕塑

长江三峡-连接巴楚的重要通道

峡江两岸绝壁夹江▓,壁刃千尺,自古交通不便,每逢洪水季节,川江航运中断,上下往来交通断绝。为了便于通行和连接四周村落,三峡人在峡江两岸开凿了规模宏Ψ 大,绵延数百里的栈道和纤道,使得水上航运和木船的运载能力大大增强。水陆畅通的巴渝地区,不仅成为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也成为了战略要地,是政治野心家的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秦国以巴地作为攻击楚国的前沿阵地。三国时期,三峡是吴、蜀兵戈交锋的前沿地带,魏灭蜀后,又从这里开始了伐吴战争。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也想从这里取道攻击南宋,可惜在合川钓鱼城“折鞭”······

这里的人既不畏水阻,也亲水,有举世无双的水文化,其表现之一就是长江枯水石刻。根据民间流传,当年冬月至来年春季,川江枯水期水位越低,来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希望就会越大。于是古人每遇低水位的年份时,便在江中的岩石上一次次凿刻文字,期待石刻显露。其中以朝天门灵石、江津莲花【石、涪陵白鹤梁、云阳龙脊石最为著名。

重庆三峡博物馆图片4

民国时期重庆建市后的街景

历史上的巴渝「人指汉水以南,鄂西、川东的文化上有关联的土著。而之后的江州人、重庆人的组成就复杂多了。由于历朝历代的战乱,这里既〒是战场,又是▆避难所,人口增增减减,移进迁出,土著的概念逐渐淡化了,定居下来的人们成了“巴人”的新成员,沉淀╲在这里的巴渝文化在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晚清①之后的重庆

晚清开埠后,英、德、美、法、日本等国纷纷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外国人的炮舰在重庆的江面上行驶,外国的洋行开办在繁华路段,洋人在街道上来来往往。面对欺凌,重庆人自然气愤,但西方的先进文明令人大开眼界,同时对比着自己的落后,又怎能不自我检讨。那就虚心学习,并变得强大起来吧。

抗战时期,作为陪都,重庆容纳了超过其当时承载力的避难国民,此时的重庆人已经没有地域的概念了,大家同患难,一同经历着战火考验,一同顽强地抵抗着,一同迎接着胜利。

重庆三峡博物馆图片5

民国时期的中国国产火车头

在这次々大迁移中,重庆也迎来了它的工业时代和大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还有陪都文化。这里是内迁学校的集中地,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培育出了很多人才。来渝工作定居的文艺界△名流也不少,诸如张大千、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梁实秋、老舍等。

如今的重庆,人口更多,高楼林立。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面向五湖四海的国际性名城。然而在加快发展中,如何保持优良传统和保护环境,则是每个重庆人都要面对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巴蜀合并,统称“四川”,我们都说自己是四川人。重庆恢复为直←辖市后,开始改称重庆人。起初是不习惯,后来觉得说这三个字的时候很没底气。这次参观完博物馆后,对“重庆人”这三个字的含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只要身上继承了优秀的品质,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重庆人”。(羽翯 参观时间2017年1月13日12点至15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